2022-08-12 19:58:40 來源: 南太湖號
農貿市場有著市民最熟悉的“煙火氣”,它不僅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“菜籃子”,更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明窗口。在積極推進農貿市場及周邊優化提升的當下,記者走訪調查卻發現,有部分農貿市場存在管理不到位、環境臟亂差等問題,一起來看看。
連日來,記者實地走訪了全市多家農貿市場,發現環境臟亂差、占道經營、車輛亂停放等頑疾屢禁不止。
場容場貌有待提升,望湖農貿市場、紫金橋農貿市場存在市場內雜物亂堆放問題。而在南潯區重兆農貿市場、紫金橋農貿市場內,垃圾分類沒有落實。
占道經營的現象依然出現在市陌農貿市場、金龍家苑農貿市場、紫金橋農貿市場。另外,市陌農貿市場、紫金橋農貿市場以及望湖農貿市場的電動車無序停放。
商戶告訴記者:“我們要收貨,電瓶車開進來馬上就會開出去?!?/span>
金龍家苑農貿市場管理方肖先生說:“這里的商販到處躥,我們趕人也趕累了?!?/span>
要創造令群眾放心、安心、舒心的市場環境,任何問題都不容忽視。在記者走訪過程中還發現,有些農貿市場的安全關口也把不嚴。
疫情防控“安全”弦松懈,該問題主要出現在市陌農貿市場、金龍家苑農貿市場和紫金橋農貿市場。紫金橋農貿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按規定,進入市場必須掃碼和佩戴口罩,但由于天氣炎熱,許多人拒絕執行。
食品“安全”防線有不足,白魚潭農貿市場、鳳翔綜合市場熟食店未落實“三防三白”,熟食店商戶沒有按照要求戴口罩、戴帽子。
消防“安全”隱患多,南潯區重兆農貿市場滅火設備不齊全、南潯區三長農貿市場和望湖農貿市場均出現消火栓內沒有水的情況。
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,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農貿市場總共有114家。而走訪中觀察到的問題,已經成為了眾多農貿市場的“通病”。
南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規范管理科科長陶裴說:“農貿市場的監管職責在我們這里,包括食品安全,可能管理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?!?/span>
湖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合同監督管理處處長邢峰表示:“市場管理方是市場管理的第一責任人,很多該管的沒有管起來,相關的監管部門也存在一些漏管情況?!?/span>
市場管理方“該管的沒有管起來”,那么部門之間“以查促管、以查促改”的抓手是否真正發揮作用了呢?為什么又會出現“漏管”情況呢?
記者從湖州市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,針對農貿市場的這些問題,他們采用了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提升改造農貿市場。但是在推進工作過程中,如何做到常態化管理、建立推進長效機制仍舊是農貿市場整治難題中最難啃的一塊“硬骨頭”。
湖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合同監督管理處處長邢峰說:“市委市政府很明確,文明城市農貿市場的工作由我們來牽頭負責。而在日常工作中,像農貿市場內不同領域的問題,相關部門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管理,也就是說職責和管理上有交叉?!?/span>
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雖然湖州在2013年10月已經印發了《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商品交易市場提升發展的意見》,明確了統籌協調農貿市場提升發展的相關機制,但在具體落實中卻依舊出現了相關部門各管各的局面。
看來,如何讓牽頭部門把抓總統籌工作辦“實”、讓相關職能部門合力把常態化檢查做“細”,才是解決農貿市場“通病”“頑疾”的關鍵。
《看見》有感
幾根蔥、一把菜、一塊肉……人間煙火氣,最撫凡人心。小市場連著大民生。農貿市場是市民菜籃子供應的重要場所,關系著城市形象和百姓幸福。打造內外兼修的“文明農貿市場”,不能滿足于外表的“新”,更要嚴把監管的“實”,重中之重是要落實好城市精細化長效管理。希望相關部門下好“繡花針”功夫,為市民創造一個又一個文明、安全、有序、放心的市場環境。
編輯:石左靚
責編:施璇
聲明:所有來源為“南太湖號客戶端”的內容信息,未經本網許可,不得轉載!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信息,內容均來源于網絡,并不代表本網觀點,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,請與我們聯系:0572-2062850,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。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受理電話:0572-2062850| 舉報郵箱:hzzxjbyx@163.com| 湖州市網絡警察報警平臺| 湖州在線違法和不良信息受理處置辦法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浙B2-20110100 浙新辦許可證編號:0052 網站備案號:浙ICP備20015174號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7217
版權所有 2003-2021 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浙公網安備 3305910200000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