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8-14 08:08:19 來源: 寧海公安
隨著“共享屏幕”功能
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
卻也成為了不法分子
竊取賬號密碼、驗證碼等信息
的詐騙工具
請記住,任何時候
“屏幕共享”功能謹慎開啟!
近期
利用“共享屏幕”的詐騙
在多地高發、多發
常常出現在以下三種類型中
冒充“客服”詐騙
作案手法
騙子假扮“快遞物流公司客服”,以網購快遞丟失給用戶賠償為由,誘導受害者下載網絡會議軟件,稱會議室里有快遞公司賠付專員,還有銀監部門的工作人員,讓其打開網絡會議軟件中的“共享屏幕”,進而實施詐騙。
真實案例
7月28日,市民董女士(化姓)接到境外電話,稱其快遞丟失要進行賠償。董女士信以為真,根據對方指示接了QQ視頻電話并開啟“屏幕共享”,“客服”稱財務通道有時間限制,她已超時,現要安裝“安逸花”APP進行賠款,且卡內余額不能高于500元,將多余資金轉至安全賬戶保管,承諾完成退款后錢會返還。市民董女士匯款后遲遲未收到退款才意識被騙,損失3萬元。
注銷校園貸類詐騙
作案手法
騙子假冒某金融機構的客服來電,聲稱可以幫助注銷校園貸、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等,并稱如果不注銷的話會影響到個人征信。同時以便于指導受害人盡快注銷校園貸為由,引導受害人下載網絡會議軟件,開啟“屏幕共享”,獲得受害人的銀行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關鍵信息。
真實案例
△騙子偽造“征信報告單”
7月11日,市民高女士(化姓)接到陌生電話稱其“征信出問題了,需配合消除不良征信”,并發送了“征信報告單”。高女士信以為真,接通視頻電話后,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在視頻電話中,按其指示填寫銀行卡及個人信息配合調查,掛機后錢被轉走才意識被騙,損失7600元。
冒充公檢法詐騙
作案手法
騙子冒充"公檢法"工作人員,誘導受害者使用網絡會議視頻內的“共享屏幕”功能。一旦受害者使用此功能,即使騙子不主動詢問,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機上的所有信息,包括輸入密碼時跳動的字符、收到的驗證碼等,從而轉走受害人卡內資金?!皩⒆约核秀y行卡內的錢統一集中到自己名下的一張銀行卡上”往往讓受害人放松了警惕。
真實案例
△詐騙電話
7月16日,市民楊先生(化姓)接到自稱“北京公安”電話,對方稱楊先生“涉嫌拐賣兒童”,要求其配合調查,通過“ZOOM”軟件參加視頻會議并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。開啟后在對方實時指令在指定的網址中填寫相關材料、個人信息及銀行卡號驗證碼等信息。之后根據對方要求在“某寶”借唄中借款,提取到自己銀行卡中,掛機后卡內資金被轉走才意識被騙,損失4800元。
警方提示
目前,“屏幕共享”正混合各種形式多樣的詐騙出現,利用“屏幕共享”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,但不管混合什么類型的詐騙,實施詐騙的最后一步都是讓受害者使用或下載可以提供“屏幕共享”功能的網絡視頻會議軟件,目的就是偷窺用戶手機上的操作獲得銀行賬號、密碼等關鍵信息。
因此,只需防范一點:
未經確認:切勿隨意開啟“屏幕共享”!
警惕陌生人的"屏幕分享"邀約
涉及私人信息
特別是銀行卡密碼、驗證碼時
一定要謹慎、謹慎再謹慎
編輯:姚佳麗
責編:蔣瑩
聲明:所有來源為“南太湖號客戶端”的內容信息,未經本網許可,不得轉載!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信息,內容均來源于網絡,并不代表本網觀點,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,請與我們聯系:0572-2062850,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。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受理電話:0572-2062850| 舉報郵箱:hzzxjbyx@163.com| 湖州市網絡警察報警平臺| 湖州在線違法和不良信息受理處置辦法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浙B2-20110100 浙新辦許可證編號:0052 網站備案號:浙ICP備20015174號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7217
版權所有 2003-2021 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浙公網安備 33059102000007號